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網絡課程
發布時間:2022-03-30 11:12:29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網絡課程,環球網校經濟師性價比很高。
中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考點: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
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
戰略一詞來自希臘語,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的是在一場戰爭或者戰斗背后所隱含的宏偉構想。戰略管理一般被定義為是將組織的主要目標、政策和行為順序整合為一個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整體的模式或規劃。戰略管理理論是解釋組織的成功與失敗,追求對組織的成功與失敗進行預測的科學,最大目的是明確為什么在同一市場的競爭中某些企業能夠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并分析這些競爭優勢的來源,探討的是增強組織競爭優勢的途徑或規律。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戰略管理理論以產業組織論來解釋企業的異質性,從外部環境、產業結構中尋求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但產業組織論由于假定企業保持資源同質性和移動可能性,結果導致不能解釋企業異質性這一理論矛盾。
戰略管理理論的第四代資源說自20世紀代開始流行,其核心是將企業的競爭能力由外部環境來源轉向企業內部資源確定。該觀點起源于彭羅斯于出版的著作《企業增長理論》,他將公司界定為是獨特的資源集合,強調因素市場的不完整性:有些因素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獲得,但組織的大多數能力只能內部發展。沃納在首次完整地表達了企業資源與組織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提出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異質的,這種異質性決定了同一個行業中不同企業間的績效差異。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所占有的資源質量或通過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來獲得競爭優勢。20世紀代初,研究者們提出著名的論斷: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之源。
巴尼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他指出帶來競爭優勢的企業資源需要具備四方面特點:能夠給企業帶來價值、稀有的或者是獨特的、不能為競爭對手所模仿以及不能為競爭者所有的資源替代。
審視企業內部的資源,研究者們發現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滿足企業優勢資源的以下四個條件:
(1)價值。人力資源可以創造價值,是因為它可以對外部的機會與威脅產生反應。具備這個能力意味著,組織中的員工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可以為企業做出決策或為企業提出創造性設想。
(2)稀缺性。認識能力是預測個人業務業績最恰當的尺度,這方面存在個人差異,其中具備高能力的勞動者只是少數,這些具有高能力的勞動者是稀有資源。
(3)不可模仿性。企業通過歷史的變遷形成的獨特的規范和組織文化,同時產生了企業正常行為規則。這移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個人之間的磨合而形成的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一種心理契約,這些內容不是競爭對手可以輕易模仿的,具有特殊的戰略價值。例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迪斯尼等公司都針對顧客與競爭對手樹立了自己的獨特形象,以表明他們在顧客服務方面更有差異化,更有優勢。任何想模仿這些優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文化的競爭者們,都不得不對自己與組織人力資源做出重大而根本的調整。
(4)不可替代性。首先人力資源是一種不易陳腐的資源,隨著人的經驗、閱歷的增加,其價值越大,從單個人力資源說,它的使用期等于人的壽命。第二,人力資源具有專用性。第三,報酬的遞增性,其他資源使用的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而人力資源具有邊際報酬遞增性質。因此,人力資源的內涵是不可從市場上獲取的,也體現其不可替代的性質。
資源觀的提出使得人的因素從幕后走向了前臺,為人力資源管理從微觀到宏觀面的發展捉供了支持,這一觀點的發展,顯著地影響了戰略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兩個領域,架起了兩個領域之間的橋梁。
以上就是關于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網絡課程的詳細介紹,更多與經濟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比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