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經濟師培訓
發布時間:2022-04-01 17:42:54運城經濟師培訓,強烈推薦環球網校的經濟師。
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村金融知識點輔導
農村金融(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村金融知識點輔導)
一、農村金融的含義與特點(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村金融知識點輔導)
農村金融就是農村中以農業為主,包括農村中小企業等其他非農生產經營活動在內的領域,組織和調劑資金的活動。農村金融即農村貨幣資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籌集、分配和管理農村貨幣資金的活動。農村金融的含義主要由如下幾點:第一,金融活動是在農村這個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第二,采用的手段是信用。第三,作用的實體是資金。第四,表現的形態是貨幣。
農村金融區別于普通金融的特點有:具有較強的關聯風險;戶均貸款和儲蓄規模均很小;缺乏傳統的抵押物品;分散分割的市場;較強的季節性;補貼性的信貸支持;基礎設施很差。由此,農村金融涉及面廣(涉及農業、工商業、涉及城鄉),風險較高(涉及自然災害、經濟風險、資金周轉慢,流通速度慢),政策性強(政策性補貼多),管理較難(農業生產不穩定和資金需求不平衡,金融管理困難)。
二、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及農村金融體系
(一)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及其構成
農村金融體系建設需要立足試點,一是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對稱,二是有利于克服缺乏抵押品所帶來的農戶和微小企業融資困難,三是增加金融資源對農戶的可得性,四是以市場化模式來增進金融效率。
構建一個普惠金融體系,包括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次。一是微觀層次,包括為農戶和微小企業提供零售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非政府小額信貸組織、郵政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社、貸款公司、以成員為基礎的社區金融組織,以及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金融公司、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二是中觀層次,主要是指保障農村信貸機構良性運轉的服務支持體系與基礎設施。三是宏觀層次,主要是健全的信貸法律框架、規章制度以及監管。
(二)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現狀(中級經濟師《中級農業》農村金融知識點輔導)
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由正規金融機構與非正規金融機構構成。
正規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銀行類金融機構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農業保險公司等。
非(準)正規金融機構包括農村社區發展基金、農村資金互助、當鋪、小額貸款組織、合會、私人錢莊、個人放貸者等。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三大金融機構共同形成了一種政策金融、商業金融與合作金融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格局,構成了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主體。其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主要承擔辦理國家規定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最大的涉農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直接面對農村各種不同金融需求主體發放農業貸款,對象以農戶為主。
(三)中國主要的農村金融機構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實際上由三類金融組織機構構成:(1)國家金融機構,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2)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信用社。(3)民間融資組織、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在中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村的三大正規金融組織,也是中國農村最大的農村金融機構。
1.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傳統的業務領域是農業產業和農村地區。中國農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集中管理、分級經營、行長負責的總、分、支行制度。在總行統一領導下,下級行對上級行負責,部門對行長負責,逐級實行行長負責制,并在一系列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建立目標管理。1月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公司成立后,農業銀行成立了三農事業部,以強化農村金融服務。
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于4月,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業務范圍:
(1)辦理由國務院確定、中國人民銀行安排資金并由財政予以貼息的糧食、棉花、油料、豬肉、食糖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貸款;
(2)辦理糧、棉、油、肉等農副產品的收購貸款及糧油調購、批發貸款;
(3)辦理承擔國家糧、油等產品政策性加工任務的企業的貸款和棉麻系統棉花初加工企業的貸款;
(4)辦理國家確定的小型農、林、牧、水利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
(5)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代理撥付;
(6)為各級政府設立的糧食風險基金開立專戶并代理撥付;
(7)辦理業務范圍內的開戶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和結算;
(8)發行金融債券,在境內外籌資;
(9)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貸款、貧困縣縣辦工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以及其他財政貼息的農業方面貸款;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代理撥付;為各級政府設立的糧食風險基金開立專戶并代理撥付,等等。21世紀初開始,農業發展銀行逐步開展了糧食加工企業貸款、油脂加工企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等,并提供債券發行、票據交易、同業拆借等融資業務,支付結算、代理類、擔保類等中間業務。
3.農村信用社
農村信用社是在農村居民和企業自愿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其主要業務在于吸收農村儲蓄存款,辦理集體農業企業、鄉鎮企業、農村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業務。農村信用社有三個特點: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業務經營上的靈活性。
農村信用社是唯一的一家擁有完整鄉村網絡的金融機構,實際上由政府嚴格監管。21世紀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推動下,農村信用社領域進行了三種模式的試點:(1)原有農村信用社框架內的重組模式,即-進行的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組建省聯社為標志的江蘇模式;(2)股份制模式,即在信用社基礎上改組成立的常熟、張家港、江陰三市農村商業銀行模式;(3)農村合作銀行模式,即4月在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組的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試點模式。
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四項原則:一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則,明細產權關系,促進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轉換,使信用社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二是按照為三農服務的經營方向,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積極探索和分類實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種產權制度,建立與各地經濟發展、管理水平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四是按照權責利相結合原則,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明確信用社監督管理體制,落實對信用社的風險防范和處置責任。
深化信用社改革,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信用社產權制度,明確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區別各類情況,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構建新的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以上就是關于運城經濟師培訓的詳細介紹,更多與經濟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比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