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考試培訓學校
發布時間:2022-03-29 18:37:42中級經濟師考試培訓學校,經濟師網校環球的不錯。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統計與統計數據
1. 統計一詞包含三種含義:統計工作、統計數據、統計學
2. 統計數據,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或產品。
3. 統計數據是對客觀現象進行計量的結果。
4. 統計數據的計量尺度(由低級到高級,由粗到細):定類尺度(將人口分為男女兩類)、定序尺度(將學生成績分成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類)、定距尺度(某物長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對數或平均數,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5. 定類尺度是最粗略、計量層次最低的計量尺度。屬性
6. 定序尺度對客觀現象各類之間的等級差或順序差的一種測度。計量結果只能比較大小,不能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7. 定距尺度反映現象規模水平的數據必須以定距尺度計量。計量結果可以進行加、減運算。
8. 定比尺度的計量結果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
9. 統計數據的類型:分類數據、順序數據、數值型數據(分類數據和順序數據是定性數據或品質數據,數值型數據是定量數據或數量數據)
10. 統計中把說明現象某種特征的概念稱為變量,變量的具體表現為變量值,統計數據就是統計變量的具體表現。可分為:分類變量、順序變量、數值型變量
11. 數值型變量根據取值不同分為:離散變量和連續變量
12. 統計指標按其所反映的內容或其數值表現形式,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
13. 總量指標按其所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可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可以累積,但時點指標不能累積。
14. 相對指標是兩個絕對數之比。相對數的兩種表現形式:比例和比率
15. 統計數據的來源:直接來源,稱之為第一手或直接的統計數據;間接來源,稱第二手或間接的統計數據
16. 案調查對象的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按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分為:連續調查和不連續調查。
17. 統計數據的直接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專門組織的調查、科學試驗
18. 實際中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主要有: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
19. 統計報表按調查對象范圍的不同可分為:全面報表和非全面報表。按報送周期長短,分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按報表內容和實施范圍不同分為國家的、部門的、地方的統計報表。
20. 普查: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普查的特點: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規定統一的標準調查時間;數據一般比較準確,規范化程度也較高;使用范圍比較狹窄
21. 抽樣調查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并根據樣本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特點:經濟性、時效性強、適應面廣、準確性高,它是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方式和方法
22. 重點調查特點:(1)重點調查是非全面調查;(2)調查單位不是隨機抽取的,因此其調查結果不能推斷總體
23. 典型調查特點:(1)典型調查是一種定性調查研究,同時也是非全面調查(2)調查單位不是隨機抽取的,因此其調查結果不能推斷總體(3)典型調查的目的是通過典型單位來描述或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4. 第二手統計數據的主要來源有:公開的出版物、未公開的內部調查等。
25. 利用間接來源的統計數據,必須注意幾個問題:要評估第二手數據的可用價值、要注意指標的含義、口徑、計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注意彌補缺失數據和進行質量檢查、引用統計數據時,一定要注明數據的來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對,也是尊重他人或勞動成果和知識產權的要求。
26. 統計數據的誤差有:登記性誤差(從理論上講,可以消除)和代表性誤差(無法消除,但事先可以進行控制或計算)
27. 統計數據的質量評價標準:精度、準確性、關聯性、及時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以上就是關于中級經濟師考試培訓學校的詳細介紹,更多與經濟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比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