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經濟師培訓班
發布時間:2022-03-29 12:24:08大連經濟師培訓班,經濟師報一個網絡課程學習效率高。
中級經濟師《農業經濟》章節講義:第三章第三節
第三節 新時期我國涉農財政政策的完善
(一)全面深化改革開啟三農發展新征程。
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是農業現代化滯后,經濟社會體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是城鄉二元體制障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最嚴重的制約仍是城鄉發展差距過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這條主線,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1)彰顯三大理念:①以民為本。為農民而改革,尊重農民的意愿,賦予農民權力,保障農民的利益。②同步同等。使得農村發展和城市同步、農民權利與市民同等。③創新務實。著眼于鞏固三農根基、激發內生動力和體制機制創新。
(2)釋放三大信號:①多元、激活。積極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②賦權、開源。③平等、共享。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3)瞄準三大抓手:①優化配置資源要素;②培育壯大發展主體;③均衡供給公共服務。
(二)現代財政助推三農發展新跨越。
(1)基于國家治理的財政理念全面創新。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扮演的角色由傳統的賬房先生和會計出納轉變為國家治理的操盤手和宏觀調控中樞,財政理念得到了全面創新。
(2)基于現代財政制度的支農功能全面轉變。
現代財政制度的突出特征是法治、公平、透明、高效,將帶來財政支農功能的調整和轉變。(1)從城鄉割裂向城鄉一體化轉變;(2)從被動保障向主動治理轉變;(3)從散狀投入向整合集中轉變;(4)從自上而下向兩線并行轉變,讓農民、合作組織、企業等利益相關群體參與支農資金的分配、使用和評價。
(3)基于深化財稅改革的支農力度全面強化。
中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的政策取向不會改變,基層財政的事權分擔和財力配置趨向穩定、對策、均衡轉變。
(一)基本思路
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全面統籌謀劃,突出改革重點,打破發展瓶頸,激發內生動力,努力構建更加科學規范、富有活力、持續發展的支農政策體系,促進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
(二)主要原則
(1)切實把握好三個關系:政策的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改革總體目標與具體政策措施的關系;政策統一性與政策差異性的關系。
(2)牢牢守住四條底線:糧食安全底線;生態安全底線;社會安全底線;資金安全底線。
(3)努力實現四個轉變:
①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傳統到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農業轉變)
②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分散到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變)
③轉變農業發展視野(依靠國內生產國內市場向利用國內、國際 兩種資源、兩種市場轉變)
④轉變財政支農方式(自上而下、政府推動到上下聯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轉變)
以上就是關于大連經濟師培訓班的詳細介紹,更多與經濟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比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