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哪個學校好
發布時間:2021-12-04 10:32:01會計學哪個學校好,很多人喜歡在網校報名聽課,確實很方便。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會計知識吧。
農產品收購加計扣除分錄
根據最新稅法規定:納稅人將購進的農產品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3%稅率貨物時,準予加計扣除進項稅額,即按10%抵扣進項稅。
強調用于生產銷售13%稅率的貨物時準予加計扣除,所以在購入時按票面的金額和稅額外處理: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領用時:
借:生產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農產品加計扣除)[加計扣除1%部分]
貸:原材料
農產品加計扣除政策執行的難點
從具體情況看,加計扣除進項稅政策的執行存在以下困難。用于生產銷售和其他貨物服務的進項稅難以劃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將農產品投入生產何種產品,由市場需要決定。因此,如果企業購進的農產品既生產11%產品,又生產17%深加工產品,那么在購進時,財務上很難將農產品直接劃分是用于初加工還是深加工。
外購農產品取得票據不同,加計扣除結果不同。政策規定外購農產品取得憑證不同,計算進項稅方法不同。在實際操作中,作為一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經過多次購進,有專用發票購進,有收購普通發票購進,對應的進項稅額則會不同。并且由于農產品價值低,購進和使用業務發生次數頻繁,企業一般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方法核算,而不采用個別計價法。因此,在農產品領用階段,難以區分發出農產品購進階段抵扣多少進項稅額。
根據原材料賬面金額難以計算對應進項稅。會計制度規定,外購原材料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資支出和必要損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腳料廢料價值)、購入原材料支付稅金和其他費用。據此,原材明細賬中登記金額已不是單純的農產品價值,其原材料賬載金額中,既包含農產品購進金額,又包含運輸、挑選整理和包裝倉儲等采購費用,而且這些采購費用多少,受采購渠道影響,是不一樣的。根據農產品賬面金額難以計算當期購進時對應進項稅。
使用農產品加計扣除會計核算辦法
針對上述政策執行中的難點,建議按照 “收購環節歸集,期末計算比率、領用環節核算”的農產品加計扣除核算方法,保證減稅政策落實到位。具體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在購進環節全部計算加計扣除金額。
在農產品購進環節,根據本次農產品購進金額,無論將來用于深加工還是初加工,一并計算加計扣除金額。設置“待加計進項稅額”明細科目,用于核算留待下步加計扣除進項稅額。本科目按照外購農產品類別設置。
2.按照移動加權平均核算“加計進項稅比率”。
按照加權移動平均法,月末一次計算“加計進項稅比率”,根據“待加計進項稅額”期末余額,農產品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等計算加計進項稅比率。“加計進項稅比率”=期末分攤前“待加計進項稅額”科目余額÷(農產品科目期初余額+本期增加農產品金額)
3.月末根據農產品用途計算應分攤加計進項稅額。
月末,根據發出農產品用途,對“待加計進項稅額”進行處理。用于加工熟食品,根據發出農產品價值和“加計進項稅比率”計算加計扣除稅額,在當期申報抵扣。對于用于初加工的,根據發出農產品價值和“加計進項稅比率”計算加計扣除稅額,分別沖減“待加計進項稅額”和“營業外收入”科目。發出農產品對應待加計進項稅額=發出農產品價值×加計進項稅比率
此外,根據生產、經營需要,有些行業對外購農產品多環節加工后,再投入深加工、初加工或者銷售。對于這部分企業,可以用外購農產品初次加工后初級農產品價值計算“加計進項稅比率”。“加計進項稅比率”=期末分攤前“待加計進項稅額”÷(初級產品1+初級產品2+初級產品3 +其他)
具體經營過程中,如果經過多環節加工,外購農產品直接銷售的情況,根據庫存商品明細賬中農產品價值,可以多次分配“待加計進項稅額”。
農產品收購加計扣除分錄。這是一個會計財務人員必須掌握的做賬知識,關注小編學習更多會計財務知識!希望各位小伙伴們能夠獨立完整地做賬、記賬,做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
以上就是關于會計學哪個學校好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比網校,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